about new

似乎流行一种zzzq(不如说是文化正确),要把作品的内核看的比外貌重要,对待人也同样如此。可我认为这种观念有局限性,正如能留下来的经典作品,大多都是表达的人性的面貌,无论是丑陋还是美丽皆是真实的一种反映(真实是复杂的),在这种情况下,我认为就要看表达的方式与手段,即使并非如此,在内核上想表达的东西一样,可一个人的手法明显要成熟更多,另一个人的却毫不通章法,当然人们的评价会不一样。所以我认为现代的很多流行文化(所谓的金句)实际上是放弃了严谨与理性(沉重),要靠明面上的情绪爽以及乍一看有点道理(轻盈)来传播(弱传播理论),很多话其实禁不起推敲,当然我说的话也都是狗屁,但我真的不希望看见铺天盖地的zzzq(未经严肃思考与逻辑论证的仅表达情绪与立场的话语)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,人太懒了。

最近的安排是看完影单的电影,看了一些后发现其实无非就是给人极致的感官盛宴的艺术,同时引发人的思考(大部分电影的作用),纪录片电影会起记录的作用,文艺片无非就是表达导演的自主思想,而这些思考也早就被以不同的方式提出来过,所以根本价值不在于内核而在于外貌。所以根本上来说小说还有文艺作品的价值就在于不同的表达手段,重复(永劫回归)(西西弗斯)…这有助于人的审美提升,可以激发灵感,但谁又能说新的东西不是旧事物的重新排列组合呢(康德的先天包含命题)?这个世界上本来就不存在新东西(能量守恒),日光底下无新事。什么才是真正的创造?我反正对此不感兴趣,我有点厌倦了,我要去看哲学书了。

评论(1)

热度(1)